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句子成分:主謂賓定狀補
同學平時寫文章嘅時候,有冇試過覺得自己寫嘅句子好奇怪,硬係覺得句子少咗啲咩,唔太完整🧐?呢啲可能係病句嚟。分析句子結構,其實都可以避免病句。今日就想同大家講吓中文嘅六個句子成分,分別係主語、謂語、賓語、定語、狀語同補語。
一、主語
主語通常係名詞、名詞短語或者代詞,係句子陳述或者說明嘅對象,指出謂語講緊嘅係邊個或者係乜嘢。睇吓下面兩句例句:
例一:弟弟(主語)去跑步了🏃🏻。
例二:球鞋(主語)換好了。
二、謂語
謂語嘅目的係說明或者陳述主語,即係話畀讀者聽主語係咩、做啲咩或者係點樣嘅。謂語有廣義同狹義之分。廣義嘅謂語係指非主語部分,好似下面例句咁:
例三:運動員進場了(謂語)🤺。
例四:球落網了(謂語)🏐。
狹義嘅謂語就專指謂語入面嘅動詞:
例五:小明打(謂語)乒乓球🏓。
例六:訓練進行(謂語)得十分順利。
為咗方便討論,下文都會用謂語嘅狹義定義嚟分析。
三、賓語
某啲句子嘅謂語係動作或者行為嚟,會涉及另一個對象。呢個涉及嘅對象,就係賓語喇:
例七:小明贏取(謂語)奬牌(賓語)🥇。
呢度嘅賓語係講緊動作涉及嘅對象,小明贏取嘅係啲乜嘢。
例八:他去(謂語)日本東京(賓語)🗻。
呢度嘅賓語唔同上一句,係講緊動作發生嘅地點,他去嘅係乜嘢地方。
相信主語、謂語同賓語對同學嚟講都唔太難理解,因為英文都有差唔多嘅概念。好似例句五咁,其實就好似英文subject+verb+object (SVO) 嘅結構。
例五:小明(主語=subject)打(謂語 ≈ verb)乒乓球(賓語=object)。
下面講嘅定語、狀語同補語對同學嚟講可能比較陌生,不過佢哋都有各自嘅標誌用語幫同學辨認。😬
四、定語
定語係指名詞、代詞前面修飾或者限制嘅附加成分。定語嘅標誌用語係「的」字,好似下面例句咁:
例九:他穿上全新的(定語)球鞋(名詞)。
例十:香港的(定語)運動員(名詞)全力以赴,做到最好💪🏻。
值得一提嘅係,中文嚟講,「後飾」其實比「前飾」簡單,尤其係修飾部分字數比較多嘅時候。換句話說,將「xx的」嘅「xx」放喺名詞後面,其實會易啲寫,讀者亦會易啲理解。同學睇吓面兩句句子:
例十一A(前飾):在奧運會擔任持旗手、出戰混雙羽毛球賽事的(定語)她(代詞),在比賽中殺入四強,刷新港隊成績🤩。
例十一B(後飾):她(主語)在奧運會擔任持旗手,出戰混雙羽毛球賽事,在比賽中殺入四強,刷新港隊成績。(定語變成謂語)
覺唔覺得B句易睇啲呢?原因好簡單,由於A句定語比較長,我哋要睇到第二句分句先知定語修飾緊嘅對象係「她」,睇嘅時候,我哋嘅焦點會不自覺放咗喺「何人」,而唔係「何事」;相反B句開門見山,一開始就知句子描述嘅對象係「她」,我哋自然會將重點放喺句子嘅重心,即係「佢做咗啲咩」。同學下次寫文章嘅時候,不妨試吓多用「後飾」嘅方法。
五、狀語
狀語指嘅係動詞、形容詞前面修飾嘅附加成分,表示動作發生嘅情況、方式、時間、地點、性質等。狀語嘅標誌用語係「地」字,好似下面例句咁:
例十二:小明認真地(狀語)做(動詞)熱身運動。
不過好多時候,狀語嘅「地」字係可以省略嘅,好似例句十二咁,寫成「小明認真(狀語)做熱身運動。」其實都可以。
有啲時候,狀語更加唔會有個「地」字。所以分析嘅時候,唔可以過分依賴標誌用語,亦係要留意返佢係咪動詞、形容詞前面修飾嘅附加成分:
例十四:我非常(狀語)欣賞(動詞)運動員的拼搏精神😤。
例十五:這場比賽很(狀語)精彩(形容詞)。
六、補語
補語同狀語唔同,係形容詞、動詞後面嘅補充成分,用嚟補充動作嘅結果、數量、時間、地點、程度等。補語嘅標誌用語係「得」字。
例十六:她得奬後,感動(形容詞)得流下眼淚(補語)。
同狀語一樣,有啲時候,補語未必有個「得」字出現,好似下面例句咁:
這個課題需要研究(動詞)清楚(補語)。
七、小結
希望睇完呢篇文章後,同學會對中文句子成分有多啲了解。小編亦整咗個列表,方便大家重溫😉:
句子成分 |
定義 |
例句 |
主語 |
句子陳述或者說明嘅對象 |
弟弟(主語)去跑步了。 |
謂語 |
說明或者陳述主語 廣義:非主語部分 狹義:謂語動詞 |
廣義:運動員進場了(謂語)。 狹義:小明打(謂語)乒乓球。 |
賓語 |
謂語涉及嘅另一對象 |
小明贏取(謂語)奬牌(賓語)。 |
定語 |
名詞、代詞前面修飾或者限制嘅附加成分 標誌用語:的 |
他穿上全新的(定語)球鞋(名詞)。 |
狀語 |
動詞、形容詞前面修飾嘅附加成分 標誌用語:地 |
小明認真地(狀語)做(動詞)熱身運動。 |
補語 |
形容詞、動詞後面嘅補充成分 標誌用語:得 |
這個課題需要研究(動詞)清楚(補語)。 |
嚟緊小編會有另一篇文章,以句子成分為基礎,同大家拆解各種病句。😉
🔔 唔想錯過最新優惠、DSE 讀書心得、考試資訊的話,記得要 follow NoteSity Instagram 專頁呀!你仲可以 click 呢度 免費訂閱 NoteSity 嘅電子報,小編會定期將 DSE 讀書 TIPS、考試攻略分享俾你~
💭 咩係 NoteSity?係全港最大網上教育書店,為你搜羅不同作者及出版社嘅 DSE 溫習筆記、補充練習與參考書,一個平台匯聚你需要的嘅 DSE 資源,幫助你考好 HKDSE。
DSE 文科溫習資源
DSE 商科溫習資源
條款及細則 | 隱私條款 | 2023 © NoteSity Education Limi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