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以偏概全、混淆因果
小編曾經幫過中學生補中文,發現佢論說能力唔高,成日會犯啲邏輯錯誤。由此可見,香港中學生成日會犯邏輯問題,寫作時需要多加留意。❗️
一、以偏概全
同學睇上面嗰段嘅時候,有冇留意到小編犯咗啲咩邏輯問題呢?呢度犯嘅,係「以偏概全」嘅謬誤。以偏概全,係指由少數例子推出概括嘅結論。好似上面嗰段咁,小編知道嘅只係一個同學嘅能力,並唔代表其他中學生都係咁。咁樣推論出嘅結論,雖然有機會啱,但更多時會有所偏頗,未必能夠反應真實情況。
咁點解我哋會犯呢種邏輯錯誤呢?面對唔熟悉嘅事物,或者係容易接受嘅結論,我哋就有可能不自覺以偏概全。舉個簡單例子,假設同學對法國人冇乜認識,偶然識咗位法國朋友,發現佢好熱情開朗🤩,你可能會有咁嘅諗法:「原來法國人嘅性格都係咁熱情開朗㗎」。「法國人好熱情開朗」呢句陳述有可能啱,亦有可能只係個別例子。對住唔熟悉嘅事物,我哋可能會畀第一印象影響咗,以偏概全。下次寫作前,不妨先諗諗:呢個係咪個別例子?其他人或事係咪都係咁㗎?最簡單嘅方法,當然係搜集多啲資料同埋數據📊,支持自己嘅論點。成個論證過程亦都會有說服力好多。
值得一提嘅係,中文都有「以全代普」嘅現象。驟眼睇,可能會以為佢同「以偏概全」係相似嘅概念,但其實兩者截然不同。以全代普,係指用望落似係全稱嘅語句(語句帶有「全部」、「每一個」、「任意」嘅意思)去代替普遍語句(語句反應一般而言嘅情況),目的其實只係方便寫作,並唔係邏輯謬誤。睇吓下面兩句例句:
驟眼睇,大家可能會誤以為呢兩句犯咗以偏概全嘅毛病,但其實佢哋真正嘅意思係:
雖然首兩句例句嘅意思未必及下面兩句清楚,但表達就比較簡潔。所以同學切記,唔好為咗令文章更客觀得體,過度增加字句釐清自己想表達嘅概念,唔係就會變咗畫蛇添足,令文章讀落好長好譖㗎喇!
二、混淆因果
另一個同學常犯嘅錯誤,叫混淆因果。簡單嚟講,係將事情嘅原因同結果調轉咗,有時甚至係將兩樣冇因果關係嘅事物刻意加上邏輯關係。好似下面嘅例句咁:
「讓座能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。我們不僅可讓座予長輩,更可讓座給傷殘人士和孕婦,從而提高我們的同理心。」
到底係因為我哋讓座,所以我哋會有同理心;定係因為我哋有同理心,所以會讓座?細心思考,應該就會知道,正確嘅應該係後者:一個人受家庭教育或者社會教化薰陶,會慢慢培養出同理心,繼而選擇讓座。所以例句咁寫,其實就係將原因同結果混淆咗。
混淆因果,有時可能係受到時間順序影響,會以為先發生嘅事,一定會影響之後嘅事情。又睇吓下面呢句:
「詩欣吃了感冒藥💊,後來頭更痛了。一定是感冒藥令病情惡化的!」
按時間嚟睇,「頭更痛了」的確係發生喺「吃了感冒藥」之後,但唔一定係食感冒藥導致嘅。同學寫議論文嘅時候,一定要留意,一件事發生,可能有唔同嘅因素影響。好似例句咁,詩欣頭越嚟越痛,可能係因為佢冇充足嘅休息,或者係房入面溫度太高,當然都有可能係食咗感冒藥,但就唔能夠一口咬定「頭更痛了」必然係「吃了感冒藥」導致嘅。
正如上一段所講,一件事發生,可能有唔同嘅因素影響,有啲因素比起其他其實次要得多。如果論證嘅時候,用咗呢啲微不足道嘅因素嚟論證,會削弱論點嘅說服力。
「你整天打電動🎮,怪不得會加劇全球暖化🌎!」
「打電動」用嘅電腦、手機或者遊戲機,的確會嘥電。而香港發電主要嘅燃料都係煤炭。燒煤嘅時候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呢種溫室氣體,加劇溫室效應,引致全球暖化。但電腦、手機、遊戲機嘅耗電量及唔上冷氣機、暖爐,家居用電量又遠遠及唔上商業用電。所以打機會加劇全球暖化,其實唔係好站得住腳嘅論點。
寫議論文嘅時候,如果要論證一件事會引致另一件事發生,就要諗吓佢嘅影響力係咪好大。呢句咁,講話「人類工業活動日盛,排放大量溫室氣體,加劇全球暖化。」就會有說服力得多。
小結
上文分享咗兩個同學常犯嘅邏輯謬誤,其實只要寫作嘅時候,多啲留意,就唔可以避免呢啲問題。邏輯謬誤其實仲有好多種,遲啲小編會再撰文同大家剖析,到時同學記得留意喇。😉
🔔 唔想錯過最新優惠、DSE 讀書心得、考試資訊的話,記得要 follow NoteSity Instagram 專頁呀!你仲可以 click 呢度 免費訂閱 NoteSity 嘅電子報,小編會定期將 DSE 讀書 TIPS、考試攻略分享俾你~
💭 咩係 NoteSity?係全港最大網上教育書店,為你搜羅不同作者及出版社嘅 DSE 溫習筆記、補充練習與參考書,一個平台匯聚你需要的嘅 DSE 資源,幫助你考好 HKDSE。
DSE 文科溫習資源
DSE 商科溫習資源
條款及細則 | 隱私條款 | 2023 © NoteSity Education Limi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