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大學五件事,「讀書📚、上莊、拍拖👩❤️👨、做part time💰同住hall🏨」,相信唔少新生喺入學嘅時候都有聽過。如果畀小編加多一件事上去,我應該會揀「去exchange🛫」。去exchange,除咗可以擴闊眼界,亦都可以體驗同香港唔同嘅文化,甚至係發掘新興趣,一舉多得。
報咗去exchange嘅同學,而家心情可能既緊張又興奮;如果你係今年入大學嘅新鮮人,可能會覺得去exchange 係遙不可及嘅事,不過古語有云:「未雨綢繆」,而且機會往往係留畀有準備嘅人,早啲了解exchange嘅事,及早準備,都未嘗唔係一件好事嚟嘅。
去exchange嘅時候,修嘅學科只係計pass/fail(及格/不及格),學習相對比較輕鬆,如果為自己訂立一啲目標,會令exchange去得更有意義!
最後再同大家講講,去exchange時好多同學仔會遇到嘅語言障礙同生活自理難題。語言不通可能令你一開始有啲不知所措,生活上又要自己搞亂七八糟嘅事宜,聽落好似有啲頭痛,但其實呢啲挑戰係點樣幫你成長嘅開始!
NoteSity 小編舊年去過英國交流🇬🇧,都有少少心得希望同大家分享吓,希望幫到大家~
文章目錄
一、大學exchange建議目標一:學語言
二、大學exchange建議目標二:跳出舒適圈
三、大學exchange挑戰一:語言不通
四、大學exchange挑戰二:生活自理
一、建議目標一:學語言
學習新語言,正正係其中一樣。去到其他國家,好似係受留學生青睞嘅日本🇯🇵同韓國🇰🇷咁,簡單如蕩失路搵路人問路,到堂上用外語匯報,會多咗好多機會講同聽外語。為咗應付日常生活同埋學習需要,自自然然會迫使自己努力啲學好嗰門外語。
除此之外,去外國學語言亦可以話係最理想嘅學習語言模式,因為你會學到某個語言喺真實環境點樣運用,亦唔單止係課堂教授嘅教科書用語。
舉個簡單嘅例子,用英文講你出街食飯,教科書可能會咁樣寫:‘I have dinner at a restaurant.’ 呢度文法雖然正確,但比較生硬同唔自然。外國人一般反而會多講 ‘I dine out.’ 意思同上句基本相同,但聽落自然同地道得多。
呢度舉嘅雖然只係英文嘅例子,但套用落其他語言,其實都係一樣嘅道理。如果同學真係想學好一門外語,不妨把握exchange呢個機會,聽多啲👂🏻同講多啲🗣。
二、建議目標二:跳出舒適圈
舊年,小編亦都幫過大學面試想去exchange嘅同學,其中一條必問嘅問題係「你會做啲咩確保自己唔會淨係留喺舒適圈(comfort zone)入面?」
當然呢條問題冇標準答案,但如果去exchange,大部分時間都同香港嘅同學一齊相處生活,就會冇咗exchange嘅意義。
所以同學不妨主動識多啲外地嘅朋友。好似小編咁,喺英國嘅時候,參加咗攀石學會,識咗唔少英國嘅年輕人。大家除咗交流攀石嘅心得之外🧗,亦都會講到兩地文化嘅差異。記得嗰時有英國嘅朋友問:「香港人係咪行得好快㗎🏃🏻♀️?」我答話:「都係㗎,所以嚟到英國,希望可以體驗吓慢活生活,畀自己休息吓。」而小編同當地人溝通交流嘅時候,亦發掘到唔少新鮮有趣事 —— 例如佢哋嘅 KOL / YouTubers 都會用 AI 工具(例如 Subtitlewhisper)去自動生成影片字幕,而唔係好似我哋咁逐個人手加同較對,小編聽完之後完全係「長知識了🤯」咁嘅樣🤣
當然啦,識新朋友可能都需要唔少勇氣。小編自問都係一個比較內向嘅人,開頭難免會有啲忐忑,擔心外國人未必歡迎自己。但其實只要主動打開話匣子,會發現好多外國人都比你想像中嘅友善,亦都願意同你做朋友🤝,藉此去了解多啲異地文化。
一百個大學生,可能會有一百個去exchange嘅目標或者理由,上面只係簡單講咗其中兩個。如果同學想去exchange,搵到自己想去嘅地方,同埋發掘到自己想喺去exchange嘅時候做啲咩,先係最彌足珍貴嘅。
三、挑戰一:語言不通
多讀📚
學語言好講究興趣,閱讀都一樣。初初學一種語言,揀啱自己感興趣嘅文本真係好重要。如果你是小說迷,大可以搵幾本外語小說嚟睇。網上有唔少網誌同影片,會介紹各種外語書,有啲仲好貼心,按書籍類型同難度分門別類介紹,讀者可以根據自己嘅程度同興趣揀啱嘅書,享受一邊學一邊玩嘅樂趣。
如果你係外語新手,不妨試下讀童話故事或者兒童文學。呢啲作品通常用淺白易明嘅文字寫成,就算係小朋友都唔使費力就明白故事劇情。英國作家Roald Dahl嘅作品,同法國飛行員兼作家Antoine de Saint-Exupéry嘅《小王子》,都係好例子。外語初學者嘅語文能力同母語者嘅小朋友差不多,就算唔識一啲生字或者文法,都比較容易明白小說內容。
多聽👂🏻
聽外國人講嘢,最大困難通常唔係內容太深,而是有啲關鍵詞聽唔懂,搞到成段對話都唔知講乜。小編記得大學講師教過一個方法——默書。喺屋企可能有啲難,所以小編稍作更改:上網搵條外語影片,最好有外語字幕,幾分鐘長度就夠。唔睇字幕,先將內容寫低,聽唔懂或者語速太快就倒帶重聽。寫完對照字幕,睇吓邊啲地方聽錯咗或者唔明白,遇到生字就查字典。持續做呢啲默書練習,聽力一定有進步。
而家串流平台咁流行,唔同語言嘅節目多的是,真係學外語嘅好幫手。你有冇一睇外語節目就開中文字幕嘅習慣?開咗中文字幕,眼望字幕,耳仔就唔專心聽角色講嘢。想改呢個習慣,不妨轉用外語字幕,慢慢再試關字幕,單靠耳仔去聽同明白。一開始聽唔懂好正常,但只要習慣唔靠眼,熟咗外語發音,聽懂嘅內容會愈來愈多。
多寫📝
寫作係將學咗嘅生字同文法用出來嘅好機會。用外語寫日記🗓、同朋友喺社交平台傾偈,都係唔錯嘅方法。小編上法文課時,老師好認真話過,作文要 ‘Soyez simple, soyez sincere!’(Be simple, be sincere!)有啲同學為咗表現自己,喺網上搵咗一大堆唔識嘅詞同句式,但寫完好快忘記晒,仲同寫作嘅原意背道而馳。下次寫外語,不如先用自己識嘅句式同生字,真係有重要嘢唔識表達,先查字典📖,咁先有得著。
多說🗣
留學前練口語,其實唔容易。同朋友用外語傾,雖然多咗講嘅機會,但對方都可能係新手,唔一定聽得出你嘅發音或文法錯咗;網上會話課程比面對面少咗觀察對方肢體語言🙌🏻同眼神👀嘅機會,仲可能有網絡唔穩,影響學習效果。
不過想練發音,可以試下「回音法」。呢個係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史嘉琳老師創嘅方法,簡單講係聽外語母語者讀一句短句或片語,喺腦海回想聽到嘅「回音」,跟住模仿重複講。史老師喺TED Talk講過詳情,有興趣嘅同學可以睇睇。
留學生活,無疑係學外語嘅最佳環境,唔單止有無數機會接觸外語,仲係同當地人傾偈、練口語嘅絕佳時機。正如上面所講,留學生活其實喺出發前已經開始。只要喺出發前準備好,exchange期間肯定事半功倍!
四、挑戰二:生活自理
喺外國生活,起居飲食都要自己一手包辦,無父母喺旁邊照顧一切。留學生活唔單止係挑戰,仲係一個自我成長嘅機會。留學期間,要學識照顧自己,下廚同自律真係少唔得!
下廚 🍳
喺香港,好多同學有父母或者外傭姐姐幫手煮三餐;但去到外國,如果唔想成日喺餐廳食飯,就要喺宿舍自己煮:諗菜式🍱、買食材🍅同廚具🍴、準備材料同煮飯🥣,樣樣都要一手包辦。當然,而家互聯網咁方便,上網一查,各國菜式食譜多到任你揀,小編喺呢度唔多講啦。今次想同大家分享下廚嘅好處,希望俾到你動力去練吓廚藝。
自己煮飯,可以少放調味料🧂,食得更健康。呢個道理大家都知啦。但你有冇諗過,自己下廚其實仲可以慳唔少生活費?雖然生活費因國家同地區而異,但通常買食材嘅開支比喺餐廳食飯平得多。小編喺英國交流嗰陣,每個星期都會同室友去附近嘅Aldi買日用品同食材(Aldi係一間德國平價連鎖超市,喺英國都有分店)。
圖片來源:Aldi官方網站
喺英國,出街食一餐動輒要10英鎊(大約100港元),但同樣嘅價錢,喺超市已經可以買到一星期份量嘅食材,仲包括蔬果🥬、肉類🥩同零食🍫,選擇多到爆,完全唔會因為平就少咗選擇。只要肯花啲心思,就能煮出唔同菜式。
另外,唔同國家嘅超市都會不時有優惠。去超市買嘢前,略為查下資料,揀啱時機入手,真係可以慳唔少。例如日本超市會定時擺出啲塑膠籃,裝滿賞味期限得一兩日嘅蔬菜,好多價錢低過100日圓(約7港元)。呢啲食材拎嚟煮當晚嘅晚餐,啱啱好用得著。
圖片來源:MATCHA – 超市終極省錢大作戰!燃燒主婦魂五大技巧大公開!
除咗慳錢,下廚其實仲係同室友相處、搞好關係嘅好機會,甚至可以識到新朋友。小編記得有一次同室友去宿舍附近嘅攀石中心攀石🧗🏻,識咗一個韓國女生。活動完咗,我哋請咗佢嚟我哋宿舍食晚飯。飯局期間,我哋傾咗兩地嘅文化差異,第一次知原來韓國人多數用Kakao Talk通訊,而唔係香港慣用嘅WhatsApp。呢啲留學嘅小趣事,當時可能覺得唔算啲乜,但過後回想,真係好值得回味~
自律 🙇🏻️
留學期間,無父母喺側邊,處於「無皇管」嘅環境,自律就變得好重要。無論係作息時間、飲食習慣定學習,都要靠自己俾心機留意。
身在外地,同學真係自由啲,學校對出勤嘅要求可能唔似香港咁嚴。上唔上課,有幾認真上課,好多時靠自己決定。小編喺英國交流時,見到每堂課同學都準時出現,仲好認真做筆記📝。上課時,成日聽到打字聲此起彼落,真係一幅幾特別嘅畫面。另外,大部分同學會認真預習閱讀材料,上課時積極參與討論。喺外地,學習以學生為主,講求自律同自主。香港學生初到外地,可能要時間適應呢種模式,但如果覺得用香港嘅學習方法就夠好成績,實在有啲過分樂觀。
小編仲留意到,英國大學功課唔多,每學期一科可能得一兩份功課📑,有啲叫formative assessment嘅功課甚至唔計入總成績。同學大可以hea住唔做,但食虧嘅只會係自己,因為每份功課都係檢驗自己有無明白課堂內容嘅機會。只做計分嘅功課,學到嘅嘢真係好有限。
再講,喺外地要適應當地語言、文化同價值觀。就算功課少咗,對外語嘅要求反而高咗。同學要花多啲時間同精神,先至追得上母語者嘅平均水平。小編喺英國交流時,都成日俾老師話句子唔夠自然地道。如果去非英語國家留學,用外語學同做功課,當然更加唔易。正因為咁,嚴以律己,定立學習目標同方法,就變得超級重要!
小編喺度祝咁多位想去exchange嘅同學,去到自己想去嘅地方;去完exchange之後,能夠有所突破同成長💪🏻。
*以上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分享,並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。
🔔 唔想錯過最新優惠、DSE 讀書心得、考試資訊的話,記得要 follow NoteSity Instagram 專頁呀!你仲可以 click 呢度 免費訂閱 NoteSity 嘅電子報,小編會定期將 DSE 讀書 TIPS、考試攻略分享俾你~
💭 咩係 NoteSity?NoteSity 是全港最大的學生資訊及優惠平台,為大家搜羅全港優惠及學習資訊。由讀書考試、升學、飲食娛樂至電子產品,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所有需要!
想了解更多優惠消息、學生專屬福利?訂閱 NoteSity 的免費電子報,優惠資訊不漏接!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