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【農曆新年假期特別安排】2025年1月27日下午5時或之後下單的訂單,將在2025年2月6日至12日期間出貨。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2020 DSE 中文卷二第一題:
在我認識的人當中,他最能體現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美德。試寫作文章一篇,描述這位人物的言行。
這條題目需要同學以描寫、敍事為主,刻畫一位人物的言行,具體突顯人物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性格特徵。考評局教師會議簡報中亦提及,同學可敍述對人物的感情,唯情感須因人物的言行而生,宜真切深刻,忌牽強附會。
這篇文章要寫得好,還有甚麼地方要注意?NoteSity小編會在下文逐一分析解答~😉
一、題解及關鍵概念🌟🌟
1. 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
簡而言之,這句話的意思是:對自己要求嚴格,對待別人則寬厚。值得留意的是,「嚴以律己」和「寬以待人」是兩種不同的態度,兩者均需著墨,務求形成對比。
2. 認識的人
認識的人,可簡分為三類人:
(1) 自己熟悉的人🧑🏻👨🏻:
例如父母、兄弟姊妹、朋友。
我們和這類人相處時間久,認識較深,自然較易構思文章選材。
(2) 生活遇過的人👩🏻⚕️🧑🏻🏫:
例如醫生、老師、侍應,司機。
小編建議同學選此為描寫對象,下文會再詳述💁🏻♂️
(3) 古人名人🤴🏻:
不論古今中外,皆有不少品德高尚的人物,具備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美德。若同學頗為了解某位名人,且能敍述人物的相關事蹟,亦可以此入題,描寫得宜,可能會令閱卷員眼前一亮!🤩
3. 言行
言行,即人物的說話與行為。說話方面,同學除了構思人物說話的的內容,亦可從說話語氣著手,人物形象會更飽滿;行為方面,同學可寫人物的生活習慣、神情動作、行事作風。此外,同學亦可運用間接描寫,以自己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襯托,反映描寫人物的特質。
二、寫作技巧🖊🖊
1. 善用對話🗣
要描寫人物的言行,最直接的方式是語言描寫,透過描寫對話,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,文章讀來也更生動有趣。舉個例子,相信同學自能明白箇中差異🙈
平白描述:畢業後,哥哥當上教師。有一次,哥哥的學生要籌備校內表演,未能準時交功課,希望哥哥延長交功課的期限。哥哥心想,幾天後有許多校務處理,未知有否足夠時間批改功課。但是他考慮到學生因為籌備表演才無法完成功課,並非故意拖延限期,於是答應了學生的請求。
加插對話:畢業後,哥哥當上教師。有一次,哥哥的學生要籌備校內表演,未能準時交功課,問哥哥說:「陳老師,請問功課可以遲些交嗎?」哥哥心想,幾天後有許多校務處理,未知有否足夠時間批改功課,但是他仍說:「老師知道你們因為籌備表演才無法準時完成功課,並非故意拖延時間,這次就准許你們晚一星期交吧!」
段落中適量加插對話,讓閱卷員知道同學有意識描寫人物的說話,而非只懂描寫人物的行為😤
2. 取材多樣🏞🌅🏙
同學若只描寫單一事件,人物形象可能會較單一。多寫不同事件,從不同面向描寫人物,人物形象會更鮮明突出。一般而言,獲取上品分數的同學,會集中寫三件事,描寫不同場景或時間的事件,說明人物如何體現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美德。
3. 對象職業陌生化👻
考生多以爸爸、爺爺、教練、老師為描寫對象,以家庭生活🏠或校園瑣事🏫為題材,雖無不妥,但較難突圍而出。上文小編也說過,認識的人可以是生活遇過的人,從事不同行業的工作,發揮空間較大,題材也較特別。
舉例來說,同學可寫菜市場的菜檔檔主🥬,檔主對自己相當嚴格,堅持不賣爛菜,明碼實價;知道附近有黑心商人欺騙顧客,存心牟利,也一笑置之,只求做好自己本分。
三、考生常見問題🙅🏻♀️🙅🏻♂️
1. 審題不當🔎
部分考生錯誤理解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意思,以為外表嚴肅或對人嚴苛等同「嚴以律己」;又以為關愛他人等同「寬以待人」。「嚴以律己」,是指性格方面對自己嚴格,與外表無關;「寬以待人」,是指以寬容的心對待別人,與關心別人無關。
另外,有考生在文中批評、指責「嚴以律己、寬以待人」這種處世態度,乃錯誤理解「美德」一詞😵 同學固然可以對這句話有自己的看法,但題目指明這是一種美德,同學宜圍繞這一句話的美善之處加以發揮,否則可能會被評為立意和文題不符😥
2. 詳略失衡🖍
考生要取得較高分數,應就「律己」和「待人」兩方面拓展內容。可惜部分考生只側重描寫其中一項,未能呈現「嚴以律己」和「寬以待人」的對比關係,有欠完整,文章的內容分數自然會被扣減😩
3. 立意牽強🔗
考生若能在文末抒述個人體會時,適當引用名言雋語,可收畫龍點睛之效。可是,部分考生刻意扣連中華文化,有穿鑿附會之感,結果顯得文意生硬牽強。從考生五級示例可見,以下均是與本題相關的文化概念,同學不妨參考:
四、改寫示例📝📝
示例一
認識的人: 一心
文章選段:猶記得我的好友有容曾經因為比賽輸了而生氣了一整隊球隊,可是他的表現也不為過。另外我還記得我的同學允行竟然怪責我沒有做好小組課業,可是我記得允行亦有參與當中。
☹️ 枝節過多,短短一小段,已寫了兩件事,惟敍述過於片面,未能襯托一心的性格為人。
☹️ 用詞稍有不當:生氣了一整隊球隊(一般會說「生了某人氣」);表現也不為過(「不為過」,意即「不算過分」,此處用「不怎麼樣」較好)。
改寫:猶記得有次我和另一位朋友有容參加籃球比賽,有容因為比賽輸了而生了一整隊球隊氣,「我們會輸,都是你們的錯!傳球接不到,投球也不入!你們這群傢伙,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!」可是,有容這場比賽也偶有失誤,表現其實也不怎麼樣,卻沒有好好發省自己。換著是一心,想必會自責不已,卻還會好好安慰我們吧。
☺️ 加插對話,更詳細描寫有容表現不佳,卻沒有反省自己,反把責任推卸在隊員身上。比起草草一句帶過,此段描寫更能突顯有容的為人舉止。
☺️ 除了描寫有容的言行,亦想像在同一處境,一心會如何行事,通過對比二人的行為,突出一心的性格特點。
示例二
認識的人:允行
文章末段: 在專題報告一事當中,我見到允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的美德,這種美德是允行身上散發出來的,令我認為允行是選學生會的最適合人選。
☹️ 立意體會本是昇華文章的重點,此段卻以蜻蜓點水的方式處理,體會浮泛,未能深化主題。
改寫:經歷過專題報告一事,我明白在我認識的人當中,允行的確最能體現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美德:即使朋友犯錯,允行只會體諒,不會怪責;換著自己行事,允行要求自己盡善盡美,精益求精。這種美德,既使自己進步,亦使身邊的人願意信賴、親近自己,無疑值得我們學習。
☺️ 簡單概述允行的為人如何體現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美德。
☺️ 深化主題,說明這種美德帶來的好處,值得我們學習。
示例三
認識的人:允行
文章選段:允行對自己十分嚴格,他要求自己每天只能玩電子遊戲三十分鐘,每天學習八小時等規劃自己一天的活動,這些事情都是我不能做到的,我雖然很敬佩他這種處事態度,但我亦都擔心他的壓力太大。每天早上,我都看見他昏昏欲睡的表情。
☹️︎ 嚴以律己,不代表一定得犧牲自己的精神健康。考生筆下的允行,似乎過於極端,犧牲睡眠來溫習,導致上課打瞌睡,似乎難以說是一種美德。
☹️ 文句冗長:他亦都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只能玩電子遊戲三十分鐘,每天學習八小時等規劃自己一天的活動
改寫:允行對自己十分嚴格,他跟我說,自己每天只玩半小時電玩,溫習四小時,晚上準時十時睡覺,早上六時起床,先吃早餐,再預習一小時便出門上學。如此嚴謹有規律的生活,實在不是我能仿傚的,但我真的很敬佩他這種處事態度。
☺️ 詳細描寫允行的作息時間,突出允行是個嚴格管控生活的人。
☺ 刪去較極端的內容,描寫允行嚴以律己之餘,亦不忘注意身體精神健康,不會本末倒置。如此描寫,允行的人物形象會更真實自然,較能說服閱卷員。
五、小結😬
同學看完這篇文章,是否更深入了解題目準則和考評局的要求呢?🙈 雖然寫作題目每年也不同,似乎無跡可循,但只要做到扣緊題旨,描寫細膩,詳略得宜,體會深刻真摯,要取得上品分數絕非難事😤
同學若想參考本題的完整範文,亦可購買《DSE 中文寫作範文集》,範文集除收錄寫作範例,亦附文章分析,有助同學提升寫作技巧👊🏻
🔔 唔想錯過最新優惠、DSE 讀書心得、考試資訊的話,記得要 follow NoteSity Instagram 專頁啊!你仲可以 click 呢度 免費訂閱 NoteSity 嘅電子報,小編會定期將 DSE 讀書 TIPS、考試攻略分享俾你~
💭 咩係 NoteSity?NoteSity 是全港最大的學生資訊及優惠平台,為大家搜羅全港優惠及學習資訊。由讀書考試、升學、飲食娛樂至電子產品,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所有需要!
NoteSity 為搜羅全港優惠及學習資訊💛 免費訂閱電子報,搶先獲得最新消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