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 DSE 中文卷二第二題:

「一個寒冷的冬天,幾隻刺蝟擠在一起取暖。由於牠們身上長滿了短刺,彼此戮痛了對方,所以不得不散開。可是,寒冷的天氣又驅使牠們擠在一起,同樣的事情重複發生,牠們終於明白;不要太近,也不要太遠,最好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。」
這個故事的道理仍然貫穿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,試就此寫一篇文章。

在首屆文憑試中,中文卷二以「刺蝟的故事」🦔 考倒了一眾考生。當年只有約25%的考生選擇作答,比例是三條題目當中最少的。

不少考生看見密集的字詞,已經打退堂鼓,放棄理解故事內容了;而選取作答的考生在立意方面往往不夠深刻。

究竟如何處理寓意題?同學們應該如何結合刺蝟的寓意論述文章?有甚麼例子可以運用?以下NoteSity小編會和大家解構「刺蝟的故事」,讓各位同學不再害怕寓意題,迎難而上!

寓意題四步曲:

  1. 詮釋寓意

  2. 論證寓意

  3.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行寓意(立意)

  4. 寄寓深遠

 

一、詮釋寓意

此題要詮釋寓意並不難,因為題目後段已經給予了提示。要注意的是,寓意的內涵雖然是多元可變的,但同學們對故事的解讀必須要言之成理,而非自己創作當中的寓意。所以,面對這條題目,同學們可以輕輕發揮想像力,運用以下原則去詮釋。

🌟 原則:先捉緊關鍵字眼以解讀刺蝟的隱喻(象徵意義),然後引伸出相關寓意(道理)。

隱喻:

  • 「刺蝟身上的短刺」:若以刺蝟喻人,短刺可以比擬人的心理防衞機制,以保護自尊免受傷害。同時,短刺亦能比擬人的瑕疵和陋習表露無遺。
     
  • 「在寒冷的冬天互相取暖」:然而同一時間,人在情緒上亦有親密需求,透過從關係中得到的慰藉,以達到心靈上的温暖。
     
  • 「保持一定的距離」:距離既可以指物理上相距多遠的數值描述,又能夠指心靈上的相距。
     
  • 「同樣的事情重複發生」:意指人會不斷調整距離,以達到關係最理想的舒適點。

寓意:

  • 人際關係重視中庸之道,距離不能太近,也不能太遠。(思考點:相處之道如何保持不近不遠?)
     
  • 距離產生美。關係愈親密,容易被對方的「刺」(瑕疵)所傷;關係愈疏離,則使彼此關係失去温度。(思考點:為何會出現這個現象,以致人與人之間要設界限?)
     
  • 進階思考:「刺蝟法則」不只適用於人與人的關係中,亦可應用於人與物之間,例如人與自然、人與科技等,或國與國等不同層面。

其實,這個神奇的「刺蝟法則」在心理學上真的存在,意指人際關係中的心理距離效應。而同學們只要解讀得合理即可進入下一步——論證寓意。

二、論證寓意

此題有兩種寫作方式:敍事說理和議論。以下會解構兩種寫法的要點。

1. 敍事說理

記敘文的取材需強調關係中的若即若離:

  • 友情:當朋友之間熟稔後,或會恃著彼此深厚的友誼而不思量後果地開玩笑,最後觸碰對方的底線(互相排斥的要義);另一方面,如果只依靠社交媒體聯繫而不見面,則會減少理解、增加誤會。(互相親近的要義)
     
  • 親情:父母與子女相距太近,會使關係變質,如造成過份依賴、控制等問題(互相排斥的要義);相反,兩者相距太遠,卻會使關係失去聯繫,形同陌路。(互相親近的要義)

可以多運用以下的寫作手法:

  • 心理描寫:描寫人與人之間不能太近,也不能太遠的尷尬和矛盾。
     
  • 環境描寫:巧妙地運用特定場景穿插在故事中,例如在升降機中的上班族在招呼過後,分別往四個角落靠,以塑造彼此在調整合適的距離,同時讓讀者感受環境中的侷促。
     
  • 以小見大:以細節刻劃如何達到「刺蝟法則」,例如刻意描寫主角在夜闌人靜、倍感寂寞時的動作——按進社交媒體中,主動向朋友發訊息,以說明人與人之間的親近,是為了尋求心靈上的温暖。

 

2. 議論文

 

關係

論點舉隅(結合寓意)

例子說明

 

人與人

距離太近容易被彼此的刺所傷

古例:

  • 伍子胥與伯嚭同是楚國人,相交甚篤。當伯嚭落泊之時,伍子胥向吳王闔閭舉薦了伯嚭。然而,伯嚭後來成為寵臣後,和伍子胥同在朝廷之中,非但沒有感激伍子胥的恩情,反而和伍子胥處處爭鬥,彼此關係緊張。最後,伯嚭更唆擺當時登位的吳王夫差賜死了伍子胥。

 

今例:

  • 泰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陳美在「虎媽」嚴厲的管教下成長。母親為了逼她練好小提琴,而經常羞辱她,例如經常給她耳光或逼她跪地叩頭。陳美二十一歲時便與母親決裂,從此沒交談半句,並不打算與其和好。

距離太遠卻會使關係失去温度

今例:

  • 台灣作家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長期分隔兩地,缺乏溝通交流,產生隔閡。為了重建與安德烈的親密關係,龍應台邀約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寫一個專欄,關係才漸漸破冰。

 

  • 中國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在身邊的安全感,情緒上的需求不能被滿足,除了導致關係淡薄外,更衍生自我封閉、認知偏差和內心迷茫等心理問題。

推論:物極必反,人際關係重視中庸之道。

語例:

  • 「君子之交淡如水。」——《莊子‧山木》

今例:

  •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經常提倡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。他的顧問、智囊和參謀們經常有調動的情況,以保證團隊充滿新鮮感和朝氣,同時杜絕長年營私舞弊的風氣。

人與自然

過度的濫用自然資源,不但破壞自然環境,而人類亦將得不償失。(距離太近)

今例:

  • 現今,人類的工業活動使用石油、煤等資源,製造大量的二氧化碳,並造成空氣污染、全球暖化等問題。

人類得益於自然,失去自然資源,人類將無以生存。(距離太遠)

今例:

  • 人類依靠自然資源維生,例如水源、樹木和食物來源等。

推論:人類不能用寧濫勿缺的心態對待大自然,反而應該尋求平衡。

語例:

  • 「取之有度,用之有節,則常足;取之無度,用之不節,則常不足。」——《資治通鑑》

 

各位同學如果想找尋更多的例子幫助寫作,不妨看看NoteSity網上書店的《中文作文四字天書》!💛

 

三、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行寓意(立意)

「刺蝟的故事」這題的難度在於立意。經過一輪論證寓意後,同學們要思考如何在現實生活實行此寓意,這會是區分立意高下之處。你們可以參考以下思考點:

  • 甚麼是「中庸之道」?
  • 怎樣才能達到「中庸之道」?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拿揑「距離」?
  • 寓意帶出怎樣的人生哲理或文化概念?

 

例如此題所指的「保持一定的距離」可以透過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重禮的相處之道而達到。

  • 家庭相處:雖然是親密無間的一家人,但在儒家角度,人們依然要遵守禮節(父慈、子孝;兄良、弟悌;夫義、婦聽),強調以仁為本、互相尊重,從而達到家庭和諧的景象。
     
  • 朋友相處:古時,朋友之間的相處亦貴乎「禮」,既有「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。」一說,亦有李白的《贈汪倫》維繫友誼。
     
  • 男女相處:《詩經》記載「發乎情,止於禮。」君子情感的抒發亦受禮節所約束而不致逾越該有的距離。

     → 以禮作為媒介,既不致距離太近而互見陋習,也不致距離太遠而關係疏離。

    → 「禮」讓人們保持最合適的距離。

如果同學單單把「中庸之道」解釋成「不要太近,也不要太遠」,則很難取得高尚的成績;但若同學們能從所謂的「中庸之道」反思一些人生哲理或文化概念,並加以拓展解釋,則能使整篇文章意味更深遠。

 

四、寄寓深遠

當讀者閱讀完你的文章後,會產生怎樣的自身體會和共鳴之處?要讀者有深刻的領悟,正正考驗文章是否寄寓深遠。而要做到寄寓深遠,同學們可以運用以下進階的寫作技巧:

1. 結尾呼應喻象

同學們可以嘗試在文章結尾再一次和題目所提供的喻象作呼應,提出自己的寄望,不但充滿趣味,更能令文章餘韻不絕。例子如下:

「……我們不妨學習這些刺蝟一樣,在人際關於中調整最合適的距離,既避免心靈上失去温暖,同時避免自己的短刺刺傷別人。」

2. 多層次論述

除了把焦點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外,同學們亦可以拓展思考作多層次論述,例如像上述所說,把寓意應用於人與物之間,例如人與自然、人與科技等,或國與國等不同層面。

3. 夾敍夾議

同學們可以嘗試以「夾心餅」🥞的方式兼顧故事敘述和議論部分。比起先敍事後說理的手法,夾敍夾議可以:

  • 給予讀者時間咀嚼故事片段,令所說明的道理更顯淺易明。
  • 令文章節奏更為緊湊。
  • 突顯情理兼備的效果。

 

五、總結

寓言故事題的有趣之處在於其與讀者的互動性,不同的人對於題目會有不同的解讀和領悟。只要同學們記緊以上四步曲,則能輕而易舉應付此類題型了。

如果同學們想參考相關範文,不妨看看《DSE 中文寫作範文集》,並從中學習更多佳詞佳句!💛🦔

 

🔔 唔想錯過最新優惠、DSE 讀書心得、考試資訊的話,記得要 follow NoteSity Instagram 專頁!你仲可以 click 呢度 免費訂閱 NoteSity 嘅電子報,小編會定期將 DSE 讀書 TIPS、考試攻略分享俾你~ 

💭 咩係 NoteSity?NoteSity 是全港最大的學生資訊及優惠平台,為大家搜羅全港優惠及學習資訊。由讀書考試、升學、飲食娛樂至電子產品,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所有需要!

📚 訂購高質 DSE 筆記、補充練習與參考書:中文科 | 英文科 | 數學科 | 通識科 | 理科 | 商科 | 文科

下次再同大家分享更多有用嘅資訊~ 記得密切留意啊🥳